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

中二美学教育课程 Sec 2 AEP Programme

美学教育课程委员会(Aesthetics Education Programme)在第三学期为所有中二的同学开办了一系列 的美学课程。课程包括电子音乐制作、吉他、爵士拉丁舞蹈、多元种族舞蹈、口技节奏韵律班与戏剧表演班。同学们接受了8堂课的训练之后,在829日的教师节庆典中,向全校师生展示了他们所学习到的技能,也为自己能参与校内庆典,感到自豪。



母语会话课程 CCM Class


母语部门在第二学段开办了两个母语基本会话课程(Chinese Malay Conversation Class)。 总共有为数约45位的中一同学参与了这项由教育部所鼓吹与津贴的课程。参加的同学都能在短短的8堂课里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母语会话,这对于处在多元种族与多元文化的新加坡社会,是非常贴切与实际的。

2008年9月11日星期四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
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
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
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

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

,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每

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

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附言:
同学们,你们的中秋是怎么度过的?如果有什么特别之处,请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吧!
祝家家户户——中 秋 月 圆 人 亦 圆 ! 

2008年8月1日星期五

2008年7月25日星期五

http://i.mop.com/mamoduvip

圆明圆,再度的华丽也只是摆设


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残羹剩饭,我们有的时候是适当的去进行清理或做一些更好的举措去弥补其有些地方的不足和欠缺。就争对圆明圆重建,社会,网络,包括媒体各界都“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不是我对圆明圆有过多的偏见和不满,只是本着自己的想法去说事而已了。

当然还有其他有关因为历史原因而导致残缺不全的文名古物和文化,续而后人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抢救性的整修和建造。古风古雨所抚摸的文物此时经过现代化人和机器的大肆更改,简直焕然一新,哪还有古韵的那般味道。动用了大量的经济,人力,物力单单为了弥补对历史文物某个单方面的缺失。那这经现代整改的历史文物,那还叫历史吗?或许你可以说这是对祖先,对传统文化一种保护,一种祭奠和怀恋。那失去最本质的原味的文物那还叫文物吗?那就叫现代版圆明圆岂不更适合我们所处的环境氛围?

遭受劫难的皇家园林,帝王的消遣之地,数不清的价值连城的文物,都在八国连军入侵北京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断然被洗劫一空。拿不走的烧也烧掉,不给我们后备留下哪怕是一丁点的祖上传下的东西,留下的却是我们对于那满目金陵的皇室娱乐场所的无限幻想和思考。痛心之余也只能看着被那曾经的大火不知烧了几天几夜的对于现在的人们也更只是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的圆明圆。我们需要的是从骨髓,思想里真正的明白和记住这受辱的历史。不能忘却。形式上的我们不需要。

动用现代的武器和人力去大动干戈或者可以说是改造吧,可以恢复当时的宏伟气势和原汁原味么?且有那时的建筑精英与现金精英不同思维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行为举措。建成了不一定,也不会有祖先独特的味道,就算有,也只是加了高科技的味道。缺失文化内涵,且造成经济损失,诚然那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再说,伤财劳民的事情也不是我们祖先所想看见的。

更可恨的最莫过于那些利用这些在媒体面前大肆渲染的,然后一系列的考察,准备雄厚的资金,形而上的是说对历史的尊重和不让历史被遗忘的这美好的愿望。但其中的内幕却是另人寒碜的。利用历史赚钱才是有些人最根本的目的和愿望。

尊重历史,尊重时间和空间,尊重自然规律,强加的不一定是好的,相反有可能是负面的影响。利用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更实在,更需要我们关心的人和事情。把用在改造历史文物更多的金钱用在最需要钱的人。那岂不美哉。

周杰伦歌词走进学生作文

据称,上海市一次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进行统计,陶渊明的诗句出现了28次,而周杰伦的歌词被引用了24次,大有赶超之势。一篇怀念爷爷作文的开篇引用了周杰伦歌曲《爷爷泡的茶》中的歌词;《外婆》被用来表达对奶奶的切切深情;《我很忙》被学生用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菊花台》、《青花瓷》中一些颇有古文韵味的歌词,亦被频频摘引,用来装饰行文。〔据新华网焦点网谈〕
  周杰伦的名字首次窜入我耳中,是缘于一曲《双截棍》,哼哼哈嘿的节奏加上含糊不清的咬字,周杰伦巧妙地糅合了R&B及HIP-HOP的特点,并加以审美的改进,形成了他独特的说唱风格,风靡一时。双截棍以前一直称作双节棍,周杰伦令双截棍成为了主流的说法。   
一夜之间,周杰伦的粉丝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了头,遍布大江南北国内海外。只是“春笋”以幼嫩者居多,大多数成年人听周杰伦歌曲的频率远低于听到周杰伦的名字,皆称听不清小周唱些啥,他唱的歌曾被戏称为“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 所以当弟弟侄子外甥们疯狂迷恋周杰伦,每天哼哼唧唧摇头晃脑,连穿着亦是小周风格。我的眼神是鄙夷的,太没有审美情趣了。看来流行的东西不一定好啊,如同流行中感冒亦占据一席之地。  
 出乎我意料的是,后来一曲《菊花台》深动我心,再后来,《青花瓷》成了最爱,我毫不犹豫地将其添加成为我的博客歌曲、手机铃声。我细细地欣赏玩味,发现周杰伦的歌曲不但曲子旋律优美,歌词更是美仑美奂,颇有几分古词风韵。例如《青花瓷》的“帘外芭蕉惹骤雨”,一个惹字,韵味十足地诠释出了雨打芭蕉的清凉意境,与杜牧的“听夜雨冷滴芭蕉”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意境是基于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上挖掘散发出来的,醇厚隽永令人回味。  
 周杰伦的曲风源自西方舶来的R&B及HIP-HOP,词风则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号称“中国风”。这则中国风清新温柔地扑面而来,令人不禁暗自窃喜。根据相关百科索引的解释:“中国风可以概括为“三古三新”,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周杰伦将这股中国风愈刮愈烈,直至刮进校园,掀起了学生们的作文本。周杰伦成功地将经典与流行相糅合,塑造了亚洲第一人气的流行神话。   
周杰伦歌词走进学生作文中,大有直追陶渊明之势,是喜是忧?据相关新闻调查,多数师生表示对作文引用流行歌词持积极看法:   学生认为,“周杰伦的歌词有美感,很有文化底蕴。”   老师认为,“流行音乐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趣味和文化价值判断。”  
 记得读书时,每每有同学的课桌下藏匿着金庸的武侠小说,彼时此书属老师和家长限制的禁书之列。后来我因为好奇翻看了哥哥买来的《金庸全集》,一翻之下便开始阅,一阅之下便开始迷,一迷之下貌似收获不小。妈妈逼我看的那些大部头中外文学名著,被我保存如新,我很少会积极主动地翻动那些枯燥的文字。然金庸和琼瑶的作品,却意外地令我迷恋上了文学,原来文字还有如此魅力,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那一个个动感跳跃的场面描写,那一段段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莫不令我对文学生出多少敬仰膜拜之心来!这种影响一直到现在,并还将延续下去……   
这些流行的世俗文化,正是将中国传统文化通俗化趣味化,更易让人走近,更易让人融合沉浸其中,谁说这不也是一种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吕新雨认为,“现代流行歌曲中让学生们钟情的一些词句,其实蕴藏着古辞赋、古文化的韵律。比如琼瑶的文章里也有很多古典的元素。”如今金庸的小说亦搬进了高中教参书,现在的孩子们可真幸福,可以全方位立体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掌握中国文化精髓,从而更好地将其发扬光大。  
 何须担心,周杰伦与传统文化,是“对撞”还是“对接”?优秀的传统文化总在一次次“对撞”中理解融合发扬从而“对接”。经过几千年的“对撞”,中国传统文化愈发博大精深地种植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对接成一颗傲立全球的苍天大树。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棵盘根大树,那么周杰伦的“中国风”便是最青翠繁茂的绿叶。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魂,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奔腾。我们需要传承中国文化经典,更需要下一个张杰伦、王杰伦领军发扬光大。
Amy绿萝衣原创作品。作者享有文章的著作权及使用权,保留向其他书刊杂志等媒体再发的权利。